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6-25 21:06:24


我们知道在唐朝诗歌是十分盛行的,李白的诗歌浪漫,杜甫的诗歌沉重,白居易的诗歌易懂,下面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相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掼取公卿”。盛唐即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政治才干。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的、官也做的最大的就数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抢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出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加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行歌》

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从战国时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诗题。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限制,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残酷、到军中甘苦不均、征人思归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又沉着,声势浩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精神振奋起来。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阔,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蕴,境界高远。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环境的残淡凄凉: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第二,岑参诗人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慨。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有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厅情异彩。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少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弋相拔,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铧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写“汉家大将西出师”,在“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恶劣气候中行军。光从这种气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所以诗人信心十足地断定,“虏骑闻之应胆慑”因而要在“车师西门伫献捷”。这种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在其他边塞诗人的诗里很难找到的。

《白雪歌送武判关归京》是诗人又一重要作品。这首诗,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新奇。“胡天八月即飞雪”,按常情说,这种气候应当使人感到“愁云惨淡万里凝”才对。然而,作为盛唐时期一个好奇的年轻人,岑参却忽发奇想,认为压在枝头上的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至今还经常有人引用的诗句往这里一搁,就使阴暗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气突然变暖了,从而也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展现出一派异域情调。诗人眼尖,还特别注意到辕门上面那高擎的红旗,色彩对比是那么强烈。红旗应当是在风中飘动的,只不过偶然风停了,才垂挂着不动。这一特殊情况使诗人又设想入奇:似乎不是风逼着旗子一动也不动地展开,而是旗子冻僵了大风也吹不动。由于用好奇的目光来取景,用入奇的笔调来绘景,就使非常平常的送别场面,被描绘的那么绮丽豪放,使人百读不厌: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动荡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还应当提一提也以写古诗著名的崔颢。有人甚至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也就是八世纪上半叶,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就数他和王维。这至少说明他在当时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战斗,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这首诗写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真是有声有色。不过,他的名字是和《黄鹤楼》这首不朽的七律诗联系在一起的,还不如径直来读这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

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哀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俑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就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李广那样的龙城飞将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度过阴山,既痛惜自已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诗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该怎样来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现飞将军李广,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但同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也是“白骨乱蓬蒿”,同样是个悲剧,这首诗读起来特别上口,每一个音跟前后的音搭配的都恰到好处,我们着重从音调的和谐来读上一遍就会知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他的《闺怨》就是写妻子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也是独出心裁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好朋友王之涣,年轻时以豪侠自命,爱击剑打猎,纵洒悲歌。他诗名很大,是边塞诗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运不济,诗集失传,只留传下来六首绝句。据记载,有一回他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到酒店唱酒,正好来了一批艺人,于是他们约定,等会儿这些艺人唱歌时,唱谁的诗最多,就说明谁的诗名最大,结果一个乐工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一个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之焕说:乐工唱的是乡下人听的乐曲。等着瞧吧!果然,一个漂亮的歌妓起来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个歌妓又连唱两支歌,都是王之焕的诗。从这个文坛典故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当时的诗名有多大,这首《凉州词》是唐诗中的名篇。黄河从白云中滚滚流出,一座孤城被围绕在万仞高山之中,展示出边塞风光的荒寒壮阔。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既可指羌笛吹着表现征人思家的《折杨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呜呜咽咽,似乎在怨塞外的杨柳不肯舒青涨绿来遮绿掩荒寒。全诗既表现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种豪迈的气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登鹳鹊楼》更是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诗人登上山西省永济县的鹳鹊楼,望着惨淡的日头西沉,滚滚的黄河东泻,视线向东西两向伸延,使视野无限广阔。后两句由实入虚,再推进一步,把视野再次拓宽。四句二十个字,字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却展现出如此磅礴的气势,这简直是奇迹!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翰,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斟进夜光杯,还有随军乐队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不痛饮!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压不倒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仍然是乐观的。这种诗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

另一个重要的边塞诗人李颀,也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王维在《赠李颀》诗中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李颀最著名的诗是《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习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难能可贵的是,李颀不但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汉族士兵,同时还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苦难。“胡儿眼泪双双落”再用“胡雁哀鸣夜夜飞”来衬托,胡雁哀求鸣与胡儿落泪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是多么刻骨铭心的审美刺激力!李顶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战倾向鲜明的边塞诗人所没能达到的。就为了这句话,中华儿女也应当在心灵深处塑一个巨大的铜像来纪念他。

我们知道在考试中诗歌鉴赏是很重要的,所以了解诗人也是我们必要的工作,所以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希望大家可以抽空了解一下。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