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08 23:28:1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农民来说,最希望的无不是收获二字,对他们来说,丰收的心情是喜悦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学大教育专家为我们推荐的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这篇文章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梳理小说情节。
2.分角色朗读,认识小说人物形象。
3.组织学生讨沦交流,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2.理解小说中体现出的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线索。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以情致导,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年风调雨顺,你家的粮食大丰收了,你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世事并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粮食丰收了,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要愁眉苦脸的,你们信不信?不信就一起来看看旧中国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老师不是在骗你们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2、关于老舍,你们了解到了些什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教师看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的认真读一遍,边读边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画出来并在旁边作点简要的点评。
2、读了全文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三篇小说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的三篇小说我们是如何学的。
2、今天的这篇小说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学?
(重点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赏”的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
3、这篇课文很长,是一篇小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写了他们粜米、购物、会饮三件事。)
4、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
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课后练习】
1、把下列词语抄写2遍。
河埠头 白腻 占卜 松懈 作梗 迸裂 廒间 缴租 踌躇 零沽
拗不过 荡漾 敞口朝天 鄙夷不屑 将信将疑 理直气壮
2、你能运用下列词语,造出有创造性的句子吗?
(1)懊丧……
(2)鄙夷不屑……
(3)将信将疑……
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回顾,导入新课
人的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读小说就要注意去体会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l 品读“粜米”部分
1、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来粜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明确:他们满怀希望的心情。因为今年丰收了,可以喘口气,不像往年那样苦。
2、文中还有写他们心情的词句,找出来。
明确:“那些戴旧毡帽的……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是写心情的,很急。
3、旧毡帽朋友为什么急着“占卜”他们的命运?
明确: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把握,要是有把握,就会高兴了。“占卜”这个词,写了他们既怀着希望,又提心吊胆,怕希望不能实现的心情。这告诉我们,虽然丰收了,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掌握在米行老板手中。
4、到米行一占卜,旧毡帽朋友就失望了。哪些语句写他们突然失望的心情?
明确:“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大家都呆了”。“刚才出力摇船……松懈下来了”。“哪里知道……兆头”。
5、为什么旧毡帽朋友一到米行来希望就破灭了?米行先生的什么话使他们希望破灭了?
明确:米价是决定旧毡帽朋友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米价为什么忽高忽低呢?六月份市场上青黄不接,人们缺米吃的时候,他们就把米高价抛出来,十五元钱一担。当农民种出的新米大量运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米,就把米价压到五元。这一进一出之间,他们一担米就剥削了十元,他们操纵米价,而米价决定着旧毡帽朋友的命运。
6、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请一位同学把这段对话读一读,注意体会旧毡帽朋友说话,先是什么语气,后来转成什么语气。
明确:先是“愤激”,后是“哀求”,愤激下说不卖了,到别处去卖,但是行不通。于是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
7、这个“哀求”,反映了旧毡帽朋友无可奈何的痛苦的心情。但哀求的结果如何呢?“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命中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是谁注定了旧毡帽朋友的不幸命运呢?在这段对话中,写了造成他们不幸命运的种种原因,大家划出记号,准备讲一讲。
明确:“地方那方面的租……借下的债是要还的”。“我们同行公议……谷三块”。“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这些都是写造成旧毡帽朋友不幸命运的原因。租代表地主的剥削,农民在没法过活的时候,还向地主借高利贷,这也是地主的剥削;洋米洋面,外洋大轮,代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苛捐杂税代表当时封建势力的压迫。在这一段对话中,把旧毡帽朋友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都写出来了。归纳起来,这根源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决定旧毡帽朋友丰收之年,贱价粜米。
8、文章写景“一阵阵的嚷嚷……一叠钞票”。这段写景烘托出旧毡帽朋友的什么心情?
明确:懊丧。在付钱时还要对旧毡帽朋友再刮一遍,可见他们的命运是多少悲惨!
第 三 课 时
一、总结回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全文的故事梗概,并重点学
习了粜米部分,了解了旧社会农民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想要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地认真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l 品读“购物”部分
他们希望买的东西很多,其实也只有丰收了才能把这些必需的日用品列入购买计划,可见平时不仅没有这些东西,就连买它的计划都不敢有。
1、他们这些最低的生活要求实现了没有?计划实现了多少呢?
明确:原来计划买的东西,现在有的“少买”,有的“不买”。他们有着很想买、但又不能买的心情。
2、在紧缩预算后,还是买了一点东西。这是不是说他们的计划实现了一部分呢?
明确:他们粜米的钱,用来缴租、还债、解会钱都不够,根本没钱买日用品。所以丰收之后,他们原来的计划全部落空,还要借债购物。这里进一步具体地写了旧毡帽朋友的失望。
l 品读“会饮”部分
1、回到船上,他们边饮酒边谈话,从这些谈话中反映了他们的什么心情?
明确:谈话虽然是你一言我一语,内容还是有重点的。第一个重点文中用了“路路断绝”四个字作了小结,种田不成,做工也不成。
2、提问:“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这些质问的话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愤怒,反抗。
3、 “今天在这里的说不定也会吃枪,谁知道!”农民朋友准备用生命进行反抗,但是他们的这种反抗是不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行动呢?
明确:不是。他们只是发泄了一通心中的不满,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这种反抗还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的反抗意识。回去后怎么办呢?出路在哪里呢?都令人深思。
四、品读语段,主题提炼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
(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
五、历史感悟,思绪奔涌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
【课后学习】摘抄精彩语句
【智能储备】
1、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仔细研读课文,比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细体味句中加点的词语
【板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和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丰收成灾”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
【补充资料】
1、万圣米行图片
2、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大米产区失去了销售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一般吃的是安南米、美国面粉、澳洲面粉,等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以谷食饶足……”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起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情况。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专家为我们推荐的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这篇文章了!您觉得如何呢?对这节课您有什么更好的设计呢?让我们一起祝愿辛勤的劳动者们都有一个好的收成吧!
热门资讯
-
★关于做好2019年青海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8-11-06 -
2018年12月青海西宁高中学考报名时间:10月15日-25日
2018-10-12 -
2018年12月青海高中学考考试时间:12月6日-9日
2018-10-12 -
青海发布文件规范高中学业考试考籍管理工作
2018-09-13 -
青海全省2018年共录取考生44725名 高招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2018-08-30 -
青海:2018年高考共录取考生4.5万人 本科生录取约2.2万人
2018-08-30 -
2018年西宁中考招生录取工作即将顺利完成 示范高中招生4015人
2018-08-08 -
青海:2018年第1批本科(含定向)未完成计划志愿征集公告
2018-07-22 -
★2018年青海高招第1批本科(定向)投档情况
2018-07-20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